金羚文学 - 修真小说 - 山海书妖在线阅读 - 第16节

第16节

    “嗯!”言梳喜欢宋阙的这个回答。

    毕竟那女子过得很可怜,若能离开这个地方,对她也算天大的好事。

    回忆从祥云街拉回,言梳问小二:“没开门吗?”

    小二摇头道:“这么冷的天,糕点方做出来就凉了,锦糕坊要关门几天。言姑娘你不出门不知道,城南古道河上都结了厚厚一层冰,还有小孩儿踩在上头玩儿呢。”

    言梳双眼一亮:“我也可以踩上去玩儿吗?”

    “你若真是想玩儿冰,不如去一趟真清观吧。”小二笑说:“那真清观的后方有一挂长长的瀑布,起雾时看去就像那瀑布从九霄之上落下一般,如今大瀑布旁的小瀑布都结了冰,成了一扇扇冰帘,也是奇景了!”

    言梳闻言,有些心动:“瀑布都能冻上?”

    “山上的温度本就比山下低,你想啊,古道河都冻上了,瀑布冻上了也没什么稀奇,只是往年没有过这般情况,所以今年去真清观看奇景的人也不少,现下去刚刚好,说不定几日后那冰就化了。”小二言罢,把银子还给了在一旁默不作声的宋阙。

    自天冷,言梳的风寒好了之后,宋阙就不怎让她出门走老远的路去买糕点了,都是多给一些银两,叫小二帮忙跑腿的。

    这几日去,锦糕坊总没开门,宋阙知道,便让小二把银子收回去,当是让他吹风受罪的跑腿费了。

    小二也不扭捏,高高兴兴地收下,转身又对言梳抬了抬眉毛,压低声音说要去后厨给她弄点儿好吃的来,算是致谢。

    言梳也奇怪,钱是宋阙给的,为何要给她吃的致谢?

    不过转来一想,她与宋阙不分你我,也就想通了高兴了。

    小二走后,言梳回头朝宋阙看去,她还没开口宋阙就知道她要说什么,头也没抬,翻了一页书道:“你可要知道,山上冷得很。”

    “我知道,我多穿点儿就是了。”言梳怕冷得很,屋内两个取暖的火炉已经加到了四个,便是这样她的被窝里也要塞两个烫婆子才行。

    若是一般有趣的她就不出门了,只是瀑布被冻成冰帘却是极少有机会见的。

    宋阙嗯了一声,算是答应。

    言梳笑着道:“我这就去楼上换身出门的衣服。”

    在客栈里还算暖和,一旦出门便能感受到寒风如刀。

    言梳裹上了厚厚的披风,狐狸毛的帽子盖在头上,风中飞舞的绒毛从额头挂下,几乎遮住了言梳的眉眼。

    宋阙找了个兔毛的领子给她系上,又遮住了言梳的口鼻,她的视线之中就剩下一条宽宽的缝,唯有双眼露出来充满笑意。

    宋阙不怎怕冷,却怕穿少了出去被往来众人注视,故而也披了一件暗紫色的披风,披风之下鸦青色的衣袂偶有露出,灵雀穿云的绣纹若隐若现。

    两人是中午吃完饭再去真清观的,小二说真清观的日出很好看,观门正对着东方,破晓紫云出,悬崖边上还有石松,天再冷也是郁郁葱葱的绿。

    金顶之上的道观仿若仙宫,一条蜿蜒小石路如盘龙朝上走,晨光照过,白雪发光,恍若到了山海仙境。

    言梳想让宋阙也看看,看看像不像山海,故而下午出发,打算晚间在山上休息一夜,次日看日出。

    二人到真清观时天色将暗,白日或玩或问灵丹妙药拜道求仙的大多已经下山,真清观旁还有几所农家,都是原先住在山上没走的,家里有人在观中当道士的,让出了几间房子供人休息。

    言梳与宋阙到时算晚,房间基本都住了人,那农户与人去说才有一家人通融,愿意三个妇人挤一间房,让出一个空房来。

    其中一个妇人道:“一看你们穿着打扮便知非富即贵,必是京中贵人,听说你们这些贵人都在家中置鼎练丹,可有什么窍门?”

    言梳刚摘下兔毛领子,抖了抖披风上的雪渣,听到这话才问:“京中有钱人家都在炼丹吗?”

    “怎么?你们来真清观不是求炼丹之法的?我可听说真清观的乾丰道长已经被请入宫中,成了圣上的首座炼丹大仙,他们都给圣上炼丹了,可见真清观里当真是有仙人的。”一妇人道。

    言梳与那妇人坐在一起,嘴甜地喊了人一声jiejie,那妇人顿时笑眯眯地与她长谈自己听闻的事。

    宋阙在一旁浅浅笑着,伸手拨弄了一下言梳头顶帽子上,融化在狐毛稍上的雪水珠。

    妇人继续道:“丞相府里都将观中道长请去了,我们几个也是家中做一些小生意,屯了药材也买了鼎,只是苦无炼丹之法与配方,这才上山求问的。”

    言梳眨了眨眼:“那丹药当真有用吗?”

    “若是无用,圣上为何要炼丹呢。”妇人道。

    言梳哑言:“这炼丹之说,不都是因为贵妃那边有什么驻颜的法子……”

    “嗨!驻颜只是小法,乾丰道长可是能让人长生不老呢!我听人说这乾丰道长其实已经活了两百多岁了,看上去还和四十一般,当真了得!”

    言梳睁圆了眼睛,满目好奇。

    等那几个妇人说累了,时辰不早,几人才分开各回各的房间去。

    言梳只能跟着宋阙共住一间,她倒是没什么男女有别的尴尬,那几位妇人也以为他们俩是夫妻,只是宋阙的脸色稍稍僵硬,这一夜都打算坐在桌边,让床给言梳休息。

    言梳坐在床沿晃着腿,问宋阙:“那乾丰道长真的这么厉害?凡人能活两百多岁,是不是与师父当年走修仙之路一般,来日要得道的呀?”

    宋阙端起热茶喝了一口:“他本就只有四十。”

    言梳啊了一声,这么说乾丰道长是骗人的了?

    “如今皇帝痴迷于求仙问药,真清观又在京都早有名气,若有道人想富贵荣华青史留名,只需顺着皇帝的意即可,是两百岁还是四十岁,无从查证的。”宋阙道:“只是皇帝是郢国之首,所作所为皆有万千百姓效仿,如今京都人人都开始炼丹炼药,就连家境一般的后院妇人都来求仙,可见其中乌烟瘴气了。”

    皇帝无心朝政,只想成仙,长此以往下去郢国繁荣也只存表象。

    宋阙放下茶杯道:“树积于根,根腐则树死,树死则花草生。”

    他这句话,言梳听不太懂。

    第21章 骗子   炼丹在京都已经不算新奇了。……

    真清观的日出当真很好看。

    天还未亮言梳就醒了,她推开窗户山间浓雾直涌进来,带着冬日的寒气。

    宋阙坐在桌旁看了一夜的书,彼时桌案油灯只剩下一点火苗,被冷风吹灭,隔壁传来窸窣声,显然也有人早起打算求仙问道。

    言梳拉着宋阙去金顶看日出时,金顶上还没有人,就连道观里的小道士都没起来,炼丹的大殿四周松树环绕,蜿蜒小路两旁钉着木头桩子栓了绳索免得让人摔下山去。

    东方唯有淡淡的红光,大雾未散,看不见太阳的形状,也仅是一刻钟的时间,寒风凛冽的山间云雾被吹散,红色的云霞渐渐淡去,初升的太阳金光照耀在人的脸上。

    言梳眯着双眼去看,晨间的太阳并不刺眼,照射在山顶白皑皑的雪上投了一层金光,直让人觉得金顶之称名不虚传。

    金顶旁有凉亭一间,亭子两旁挂着草席,饶是如此亭子里也被吹进了不少雪,言梳坐在亭内的石凳上,好一会儿才觉得双腿都被冻得冰凉。

    她全副武装,身上裹得就像是一颗白白胖胖的汤圆,双手蜷缩在袖子里瑟瑟发抖,等太阳彻底升起她才站起来,不自觉地朝宋阙靠近,贴着对方的胳膊问道:“师父,这里与山海比起来,哪个好看?”

    宋阙道:“昆仑四季如春,从不落雪,云雾翻腾,也无袅袅人烟。”

    言下之意,真清观的金顶与山海处的昆仑其实并不一样。

    言梳有些失望,她就知道神仙住的地方与凡间不同,传言之人从未去过山海,自然不知山海的模样。

    日出的美景已经过去,言梳便拉着宋阙去真清观后方的瀑布看那冰帘,这倒当真如小二所说,瀑布冻了一大截,只有似乎从天而降的主流瀑布还在哗啦啦朝下淌水,饶是如此,周围的石块上也是厚厚一层冰衣。

    瀑布正中间有一棵长出的石松,远看像是这条瀑布的眼,石松上根根如冰针,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奇景了。

    辰时刚过,言梳便要与宋阙一同下山。

    两人没从山间的大路走,这个时辰刚好是山下众人上来的时段,他们与人背道而驰,道路难行,便问了昨日山里的农户,农户告知他们真清观的后方有一条小泥路,那是观中小道士们下山采买走的道。

    如今泥路上结了冰,路滑不好走,农户叮嘱叫他们下山慢些,那路少有人经过,倘若他们摔在半路受伤爬不起来,恐怕也没人能救他们了。

    走泥路时,言梳拽着宋阙的袖子作为支撑,小路不比大路能晒到太阳,完全是背光而行,又穿梭在丛林之中,没有石阶,三步一滑。

    两人还没走多远,身后尚且能看见真清观的后门,便听到林子里有人说话。

    林中雾气比较浓,尚未被阳光照散,林子里的两个人穿着道衣,厚厚的棉袄裹在身上,身上背着篓子,一边弯腰捡柴一边闲谈。

    “我听师兄说,那人是以前唐家的公子。”

    便是这一句,让言梳停了脚步。

    “好像是的,我记得之前唐夫人找过我们真清观,问去哪儿打鼎要练丹,只可惜啊……世事变化太快。唐家出事之后,唐家人也不知去哪儿了,就剩一个唐公子,前些日子他坐在我们道观的崖边看瀑布,师兄还以为他是想不开。”

    “我也听说是这样,后来也是师兄与他说了会儿话,他才离开崖边,走之前无欲无求的,说是要去古灯寺出家。”

    “你可知道他当真去了古灯寺吗?”

    “这我便不知了,但他能从崖边走下来,应当是想开了,不会再寻短见了吧。”

    这还是言梳上一次和唐九匆匆一见之后,第一次从旁人的口中得知他的消息,虽说他有过寻短见的心,但好在还是从悬崖边上走下来了。

    正如那个小道士说的一般,世事变化太快,从言梳认识唐九至今也不过才几个月的光景,唐九的意气风发被冬风吹灭,终究变成了一个人。

    下山的路上,言梳心想要不要再去一趟古灯寺,看看唐九究竟是否去寺庙出家了,不过下了山,正午的阳光照在她身上,丝丝暖意融化了她从真清观山顶带来的一身白雪,言梳便不想再去打扰唐九了。

    言梳忽而想起来那日她与宋阙一起去祥云街,小院中被关着的女子已经不见了,宋阙说她是自由了。也许放下一切,不再被浮世万千所扰,对于一无所有的唐九来说也是一种自由。

    灵魂的自由。

    言梳与宋阙回到客栈时,正巧碰到街上有人拜大仙。

    他们昨日在山上才听人说皇帝将乾丰道长接到宫里,今日乾丰道长便坐着金铸的轿辇招摇过街。

    言梳还没靠近街道便能远远看见鼎沸人群之中,那被十几个人艰难架起的炉鼎,炼丹炉下燃烧着柴火,鼎内不知练着什么丹,烟雾缭绕地将天空都几乎遮蔽。

    炉鼎两侧站着几排身着白衣道袍的人,那些人的手上都拿着言梳没见过的器具,上头镶着宝石,里头燃烧着某种不知名的香,一缕缕地随着大炉鼎内的烟雾一同朝上飘去。

    轿辇两侧飘风,纯白的纱幔几乎与鼎内飘出的烟雾融为一体,除了一群穿着白衣道袍的道士之外,护着乾丰道长的还有一些官兵,那些人将乾丰道长围在中间,不许普通百姓靠得太近。

    言梳还从未见过这般盛况,一个道长出行,排场比起皇帝也不差些。

    好些相信这世上有神仙,乾丰道长当真会练一些长生不老丹药的百姓甚至就这么跪在地上,如同叩拜圣佛一般嘴里喃喃着些什么。

    传闻中的乾丰道长便是四十左右的样貌,脸色齿白,长长的山羊胡须下用红绳打了一个结,他一身青灰色的道袍,道袍上绣了太极八卦,手肘上搁着一把浮尘,浮尘都是用细软的银线穿成,极尽奢华。

    若说仙风道骨,这人是一点儿也没有,因在周遭的衬托之下,他半阖着眼好像对外界俗事毫不关心,不过言梳能看得出来,他脸上写满了自鸣得意与谷欠望。

    宋阙就从没有过那些排场,但周身气场柔和,灵气环绕,他极受生灵喜爱,招手便有飞鸟停落,垂眸便有猫犬跟来。而乾丰道长只有生人勿进的距离感,好似当真把自己当成了普度众生的仙,高高在上,睥睨众生。

    言梳盯着那人的脸,终于在他的脸上看到了一丝特别的表情,那人下巴未动,眼珠子左右转了两圈,似是偷笑了一瞬。

    言梳揉了揉眼睛,跟上去又看了一会儿,顿时认出了对方。

    “师父,他是……是那个会变戏法的老头儿。”言梳扯过宋阙的袖子道:“我第二次碰到唐九的那日,他抱着严家的小公子在街上瞎转,那时我见到一个会变戏法的老头儿,他有些手上功夫,我还差点儿以为他是神仙呢!”

    传闻中的乾丰道长,其实并不是道长,他不过是在脸上涂了厚厚的粉,遮盖了皱纹与真实年龄,又将毛发染黑,这才显得年轻了许多。

    当初街巷里变戏法哄小孩儿开心的人,不知何时摇身一变成了真清观中的乾丰道长。

    周围的人越来越多,挤得言梳几乎没有落脚之地。

    宋阙伸手轻轻揽过她的腰,眉心轻皱,把人往自己这边带了几步,领着言梳退出了人群,眼看着被众人簇拥的乾丰道长越走越远。

    等街上的人随着那金铃铛叮咚作响的轿辇离开,言梳与宋阙才回到了客栈。

    小二年纪轻不信这些,倒是账房先生跑了没影儿,跟在了轿辇后头凑热闹似的观望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