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羚文学 - 言情小说 - [综]作为系统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75

分卷阅读75

    不是?

    就像她一样安安分分的不好吗?

    有安生日子不过,非得彰显存在感,结果玩大发了把自己玩死了又能怪谁呢?

    肯定是个岁数不大就穿越过来的,年纪大的哪会这么张扬?(都说了并不是穿越的……)

    算了,听过了就算了,钱多多根本不纠结。

    花家气氛和睦,长辈慈爱,夫君温柔,妯娌和善,又有不纳小妾的规矩。

    守着这样的好日子,傻子才作天作地呢!

    这一辈子,她只盼着好好经营家庭,上能孝顺长辈,下能教导儿女,跟相公恩恩爱爱,认真生活,幸福美满。

    这才是真正聪明的穿越女应该过的生活,不是吗?

    作者有话要说:  陆小凤世界就到这儿了。

    下一个世界:金庸武侠世界~

    今天两章都是过度章,字数比较少,但又不能写在一起,于是两章一起放出~

    ☆、第五十六章

    有一天,整个中原大地上突然混乱起来。

    宋朝居民与元朝居民面面相窥,十分懵逼。

    怎么两个时代的人会突然出现在同一个时空里了?!!

    第一天是最混乱的。

    所有人都不知所措——作为大宋拢袖娇民,突然多出来好多蒙古邻居,还趾高气扬的,你说能不打起来吗?

    元朝士兵发现城中还有另一股武装势力,声称是大宋的队伍,简直一派胡言,两伙人哪有不打的。

    等到第二天,两个时代的人虽说还在彼此观望僵持,却突然所有人都习以为常起来,完全忘记了他们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了。

    不过虽然记忆被模糊了,到底各方势力的地盘都重叠,天下大乱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。

    本来元朝末年就是个群雄割据的情况,宋朝又是一个重文抑武的朝代,兵力疲敝,但是民间富裕,百姓基础雄厚,两方拉锯之下倒是互有胜负,谁都没占到什么便宜。

    关外还有金国和辽国,不过当年辽国能灭金一次,再来一次倒也不稀奇。

    金国都城中都(北京西城至丰台一带)实在离元大都(北京)太近,很快被内外夹击,迅速被灭国。

    几国之间经过两年乱战,期间宋哲宗突然病故,元朝和辽国同时企图吞并北宋国土。

    元朝假装示弱,趁辽国抢地盘,在背后咬一口,辽国退回关外。不过由于元朝在自己地面上奴役百姓,北宋拢袖娇民怎能不奋力反抗;加上辽国虎视眈眈,元朝实在也是内外交患。

    宋朝也不甘示弱,百姓奋起抵抗之下,元朝也未占太多便宜。

    不过朝廷虽在,其余大半江山都被一个个军阀所占,政令下发无人响应,宋朝廷真正能把持的也不过东京周边一些地区而已。

    三国之中,其中宋朝武力最弱,可是元朝虽说兵强马壮,这个时候也是强弩之末了,早已经指使不动地方武力,倒也没有一口吞下宋朝的能力。

    再有辽国如今和元朝更近,辽元两国交兵不断,倒是让宋一朝挣得一丝喘息。

    于是经过两年乱战之后,宋朝、元朝,还有边疆的辽国达成了了诡异的平衡。

    宋朝都城东京(今河南开封)、元朝都城元大都(今北京)、辽国都城上京(今黑龙江)都在密切注意着对方的行动,还要关注各地军阀情况,天下这才表面上平静下来。

    表面上按兵不动,底下则暗流汹涌。

    这天下如今就是个已接近临界点的□□桶,只要随便什么人再加上一把火,就会瞬间爆炸。

    不过好在由于两个时代重叠,虽说经历了一战突如其来的战乱,着实死了好多百姓,不过人口总数倒是比单独一个朝代的时候都多一些。

    好不容易太平下来,会生活的大宋百姓,在清理了宋朝廷地面上的蒙古人之后,就又忙活起来。

    东京周围地区的百姓,很快恢复了之前的生活,渐渐热闹起来。

    没有人记得这场混乱的起因,连记载历史的人都没有发现,他们在混乱开始的时候写下的字迹,都神秘的消失了。

    所有人接受了改变,完全忘记了当初的诧异。

    只有系统知道这是怎么回事。

    小西好悲伤——本来就不知道剧情,系统已经很心累了,结果它穿过来的时候还造成了两个时代的融合又是什么鬼?

    还有,这次的宿主为啥又是个小姑娘?

    主脑还是联系不上,再这样下去小西本系统都要黑化了好吗?!!

    作者有话要说:  金庸武侠世界。

    涉及到

    这个故事超复杂的,我大纲就写了好多,不知道能不能写好……

    蠢作者会加油哒!

    ☆、第五十七章

    作者有话要说:  这个故事会是一个多线程故事。

    因为人物太多,所以系统和宿主虽然是主角,不过写别人的篇幅也会多一些。

    蠢作者笔力太次,不过还是会努力哒~

    注:引用原文

    刘家村里大多数人都姓刘,村子也不算大,虽说离东京不远,不过地方也挺偏僻。

    早年大宋经济繁荣,刘家村虽说地方比较偏,周围山多地少,不过村民在山上种枣子,日子也过得去。

    他们这地方水好,不禁枣子又红又大品相极佳,这大姑娘小媳妇的皮肤也特别好。

    是以,当年逃荒到此处的一个秀才,就娶了理正家的姑娘,安心住了下来。

    秀才家在村子里已经很让人尊敬了,不过刘家村都不富裕,秀才家也生活的有些艰难。

    好在理正家过得好些,倒是常常接济外嫁的姑奶奶。

    秀才的娘子给丈夫生了五个孩子,前四个都是男孩,最后一个是个小闺女。

    这小女孩长相十分好,又是家里唯一的女孩,从小被家人捧在掌心中长大。

    她爹是秀才,在村子里教书,小姑娘身上倒也有些书香气,加上长相着实精致,一看就与周围所有姑娘都不同,实在不像一个偏僻村庄能养出来的美娇娘。

    这姑娘肤白貌美,有气质,说话温和雅致,身段柔美纤细,温文有礼,秀外慧中,谁不说秀才家娘子样样都好?

    可是,这姑娘内里的性子,却不像她表现出来的那么美好。

    她爹是村里的教书匠,受人尊敬,却不如隔壁理正家富裕。

    理正是她的外祖父,理正家的小孙女就是她表妹。

    她这个表妹样样不如她——表妹长相一般,也没读过什么书,就是一般的农家姑娘。

    可是每到逢年过节,表妹家里却舍得从城里扯了花布,给表妹做新衣。

    她爹娘也不是不疼她,可手里无钱,哪舍得每年裁几次